美文补课那些事儿

文/张铁刚(四川宜宾)

补课是考试的产物,补课犹如补习班一样是升学的需要,补课是提升自己、改变自己的一种有效方法,年“新东方”应运而生。

补课,最初是以课外辅导的形式出现的,时间地点不固定。年前后,陆续出现补课培训机构,补课变得“正规”起来,有补课的时间、地点、课表、老师,一对一、小班、大班,俨然上正课一样。如此,教育内卷也就出现了……

年,国家开始规定在职教师不得参与有偿家教补课,但是形式所迫,很难禁止得住。教育局呢,法不责众,也不好取证;有人举报就查,不举报也就不查。年出台“双减”政策补课违规,于是补课缓了一段时间,很快又转入地下悄悄进行。如今,据说10月15日教育部要出台补课违法新规……

(一)在国内补课屡禁不绝,其实,补课有其背后的原因。

首先,这是应试教育大环境决定的。升学考试存在,学生要升学,家长要成绩。补课最初是补艺术类专业考试,如绘画、播音主持,后来扩展到文化类——数学、英语、物理等。文化类补课,最初也是给领导家孩子补,给艺体班恶补。

有钱有眼见的家长都在补课,还到大城市去找名师补课,尤其是艺体类考生。就是教师自己也送孩子去补课,笔者知道一个大学音乐教师送自己孩子去北京补课,还陪读三年,孩子如愿以偿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。

对自觉性差的孩子,通过小班或者一对一的补课而强制学习,这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。补课有利于提高成绩,时间加汗水嘛!熟能生巧嘛!这个不容争议。这也是高四、高五办得如火如荼的原因。

其次,社会分工决定的。补课辅导,还是教师内行更专业一些,为什么不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教师去做呢?父母工作忙或者知识不足无法辅导,愿意花钱请老师给自己孩子补课上各种兴趣班,这是社会分工性质决定的。补课,有的家长是信任老师才送孩子去补,有的是盲目从众,有的是怕得罪老师才去补,有的是自己无法辅导出钱为功德……

抖音里,有的家长因辅导孩子作业而被逼疯,辅导学习,耗损精气神要折寿的。笔者就知道不少家长宁可出钱让教师给孩子补课,也不愿意自己“遭罪”,生气、焦虑,怀疑孩子的智商,怀疑孩子不是亲生的,影响甚至伤害父子或者母子之间的感情。有的家庭,就因为辅导孩子学习而弄得鸡飞狗跳,孩子离家出走,甚至造成悲剧……

当然,要乖自己乖。像前几年宣传的励志榜样黄国平,家里很穷,靠自己抓黄鳝挣得生活费,靠奖学金读高中读大学,还读完了博士找到心仪的工作……

如果家长不花钱补课也可以,没有人勉强。但是,你就得付出相应的时间成本去陪护孩子,不说辅导,有的家长根本就不负责任。家长能做到不玩手机陪孩子学习?陪孩子上网课?家长能花时间日复一日地陪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?难啦!正如一个女生的作文《我在努力,妈妈在搓麻将》,幸好她有当教师的爸爸辅导。

最后,补课也解决了不少师范生就业问题,有其利益链。

(二)补课如此有市场,那为何出现不同的声音?

某些专家,认为补课已经成为社会“毒瘤”,掏空家长钱袋子,提高了教育孩子的成本;让孩子身心健康受损,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,仿佛补课是“恶之花”,应该给孩子“减负”。于是,棒子打在教育和教师身上,这是有失公允的,没有看到补课背后的本质问题。其实,补课相比住房、医疗、贪腐哪个厉害?

减负的结果,学生的学业负担是还是越来越重。但是,这个负担与补课关系不大。有的孩子,别人3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,他要60分钟,甚至更多时间。一是天资有差异,二是习惯有优劣。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的客观事实,有的同学就是理解能力弱。还有的同学行为习惯差,读书、作业磨磨蹭蹭、心不在焉,就是磨洋工,还影响别人。这个孩子的情况,能怪学业本身的繁重和老师有偿补课吗?

有的家长是自己不愿意花钱补课,又怕别人家孩子补课超过自己,于是嫉妒恨,急火攻心就使阴招“举报”。有一个老师给两兄弟补课考上了高中,结果遭家长举报。家长见利忘义,不守契约,遭人谴责。希求教师无偿家教补课,避开道德绑架不说,也不符合时代精神。自己不努力,还拖人下水,这是使坏。

有的家长主观上还认为教师课堂上有所保留,要等到补课开小灶时才会把“真东西”教出来。这个想法不符合事实,这种想法属于以己推人,心理是很狭隘和阴暗的。如果老师上课不讲,怎么提高班上的整体成绩?这不是砸自己牌子?谁敢冒这个险?整体成绩上不去怎么评职称?且不说家长不答应,学校领导也不会答应。只有尽心尽职出成绩的老师,家长才会争破头找老师补课。

其实,师德问题还轮不到这一类家长去妄加揣测,你还是先担心自己孩子的智商问题,再担心一下孩子的情商诸如学习的自觉性、专注性,努力程度、学习习惯等等,这样更靠谱一些。

当然,补课的教师收费也应该平民化一些,让家长能承受。招收学生时也要有所选择,做到小心谨慎。

有的家长不顾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家庭收入,盲目攀比出高价读贵族学校或者补课,不值得提倡。外出补课费用也高,普通家庭难以承担,这就要靠家长引导孩子自觉学习了。如果做不到,又不愿意出钱补课,那就坦然接受孩子考不上普高读大学的事实,趁早学习一门技术自食其力。但是,不要去骂那些比你付出更多金钱的家长,不要去责怪付出更多学习时间的孩子,也不要去告密补课的教师,不去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。

(三)补课,要尊重孩子意愿。

要知道:补课绝不是“出钱为功德”的事情,不是买家电可以实行“三包”,家长要监管,毕竟孩子是自己的。补课,要尊重孩子的意愿;强行补课,效果很差甚至没有效果。有一个案例:一个学生每到周末都说是到老师家补数学,等到两年后家长问到数学老师,数学老师说只是开学时补过两次。原来,该生揣着补课费去游戏厅嗨皮去了。补课背后的秘密,家长未必知道……

搞好学习,根本的还是在课堂。课堂犹如主食,补课只是辅食,还可能造成依赖性。如果课堂上都不认真学习,再补课也是枉然!笔者守晚自习,发现空了几个座位,一问得知学生补课去了。呵呵!那几个同学,课堂上还不认真学习呢,去补课也就是一个噱头。

义务教育阶段还有补课时间,如今的高中课程排得满满的,星期天就是考试;只放月假了,没时间外出补课。

补课有用无用?不用争辩,自有市场选择。如果你觉得没用,不去补课就是了。有的人口里说着不要,往往身体却很诚实。

补课有用,但是不可滥用。教育要尊重孩子的意愿,尊重孩子的兴趣,考虑孩子的天资和承受力,尊重教育规律,孩子个体不同,不可一厢情愿揠苗助长。很多家长自己都是一只普通的鸡,还逼着自己的孩子小鸡学老鹰飞翔,这就是为难孩子。

国人0-1的原创力差,这与过度的补课造成厌学和后发力不足分不开。不说补课,就是现代教育也是注重灌输,标准化考试犹如流水线中的塑形和筛查,目的是生产听话的螺丝钉,而不是有尊严的独立思考的个体,扼杀了创造力。

补课,不可透支健康。不说身体素质差,如果患上抑郁症那就得不偿失了。百度得知,目前中国抑郁症患者高达万人,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。

考试不息,补课不止!教育已经很内卷了,教育要改革,减负在路上……考试竞争激烈,既要看到范进的高中和荣光,也要看到孔乙己的落魄和不幸。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型,毕竟平凡人多而精英少,如果身心健康,平凡而不平庸的生活也是应该坦然面对的。

补课根子表面上在于考分,在于升学,事实上在于帅选,在于分层(大学也分层次嘛,清北大---其它二本-三本-专科),而根子上在于劳动的高低贵贱(客观存在)之分,也就是劳动者报酬的高低分配差异。其实,要减轻学业竞争消除补课问题,除了淡化成绩,还得缩小工资待遇分配上差距,提高劳动者尤其是底层劳动者的收入待遇。如果大学毕业生都争相以考取公务员为荣,那再怎么补课也研发不出高端芯片,更别想科技强国,这就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分配制度问题,属于转移话题了。

笔者认为,补课的问题还是交给市场,由市场来自由选择。愿意补就补,没有人阻止你学习追求上进;不愿意补也没人强迫,活得健康快乐就好。关于补课,政策上没有必要去过多地去出台新规。不说校外培训机构,就是学校在职老师参与补课都管控不了,而有了新规如果无法执行或者不执行,反倒自找难看。

作者简介:张铁刚,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。四川省骨干教师。勤于读书思考和动笔,发表教学文章和随笔一百六十余篇,著有《生活·阅读·感悟·作文》一书,即将出版随笔《灵犀自悟》。有作品入选《师兴旷远》。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fz/6570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 冀ICP备19029570号-7